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五个观点:文创园的首都角色

2020-04-25

本站


4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正式发了《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这是第一个明确官方诠释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这一功能定位的重要规划文件,也回答了北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问题。


如何读懂一座城市?必须先学会看城市规划。而在北京,如要了解未来15年北京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如何融合、发展,这个文件则是重中之重。


首创郎园作为发轫于北京CBD的文化产业运营品牌,如今在北京朝阳和石景山分别拥有郎园vintage、郎园park、郎园station三个园区,在杭州、厦门等地输出了文创园区运营管理及方法论,北京是郎园发展的根,也是全国文化发展风向触角最敏锐的大本营。我们始终坚信,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那么未来15年,北京的“文化”是怎样的定义?作为文化产业聚集、发展的抓手——文创园又将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以下,首创郎园带来我们的一点见解,欢迎探讨:


1、文化之于老城

关键词:“保护”、“都”


北京的老城,从行政划分上主要就指东城和西城。中轴线是北京作为千年帝都的“龙脉”,被称为国民心理上的“中华脊梁”亦不为过。未来15年,老城的主基调就是房子“不再拆”、老城街道原则上“不会再拓宽”,利用中轴线文物腾退空间,优先补充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艺术馆、图书馆等公共功能。



围绕“都”的定位,维护“都”的宁静祥和,如何在“保护利用”上做文章,空间改造是一方面,改完以后的内容才是关键。可以做的文化内容,基本都属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事业的范畴之内。老城的空间一般来说都相对比较局促,有些还涉及文物保护,改造设计难度大,但更容易出点睛之笔。这里,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情结、对文化内容运营有认知的国际化新锐建筑设计团队大显身手的地方,也是央企、国企、相关文化事业单位为社会担当的地方。


2、公共文化服务

关键词:“人均0.45平方米”

“文化力量改善社区治理”


北京有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身边化(步行一刻钟范围内)、服务内容品质化、供给主体多样化、服务方式智能化的决心和目标。这是基于现代城市框架的高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该规划中意味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这块儿对以街乡为单元的基层政府量化考核的重要指标发生变化:原来是每个街乡要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低于1500平米,如今要按人均0.45平方米来考核。


北京最不缺的是房子。缺的是:空间准备好了,谁来真正运营起来,让居民真的爱去这些街乡的图书馆、社区文化中心?空间没人运营,就是死的,是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老百姓真正的文化需求的漠视和懒惰。但基层工作压力大,自己运营文化内容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政府采购服务是出路。郎园在积极与属地街乡沟通合作、发挥公共文化运营优势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以石景山老山街道为例,郎园park用自身的良阅书房、兰境艺术中心、栖社生活美学馆、像素艺廊等公共文化空间和每年400余场文化活动,为属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2019年吸引了10万人次参与,一方面弥补了街道文化设施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街道缺人手、无人运营、基层文化氛围不活跃的困境;


朝阳的东坝悦读小镇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作为正在发展中的一个街乡,东坝面临着农转居以后居民文化素质综合提升的困难,作为第四使馆区落地的重要国际区域,如何帮助居民从思想上转型“做好首都市民”是东坝乡的基层治理难题,这不仅仅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因地制宜,让原住民真正爱自己的家乡、让新居民了解东坝、让外来人员喜欢东坝。东坝乡自2018年开始采购郎园的文化内容和运营以后,郎园团队通过在地阅读、在地文化挖掘、在地关心、在地连接等不同方式,不仅让老百姓理解了政府的很多施政政策,更熟悉了自己脚下这片被大运河文化濡染的土地。


改个空置的房子变成社区图书馆不难,政府一直有相关经费做这件事。但空间有了,怎么让老百姓爱去?用文化力量改善社区治理,才是未来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中之重。从抓硬件到抓软件,这将是基层政府管理思维的一个重要改变。


从这一点,我们有个小私心:希望北京有越来越多的“郎园”,因为每个郎园就是一个巨大的、公益的、活跃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也希望更多同行像郎园一样,在做好园区运营同时,兼顾公共服务和社会效益。文化产业园天然具备的文化服务特性,就可以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机融合起来。


3、文艺创作“双高标”

关键词:网上网下一个标准


文化产业园既是文化企业的聚集地,又是文化内容的生产地。中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一直在不同体制里发展,如今也都在慢慢走向融合。市场懂创新,官方院团有资源,让二者优势互补,才能更好的发展。而文化产业园则是这二者最好的黏合剂。


如果说2003年非典是中国电商崛起、物质消费上网的契机,那么今年这场新冠疫情真正把直播和精神文化消费推到了网上。数字化已经成为“生存必备”。




年后,郎园一直在实践的淘宝直播带货、线上与名家“共读一本书”、“以乐之名,助力武汉,传递正能量”、与鹰剧坊一起录戏剧网课、与雅昌合作昆曲大师课、甚至联合全民K歌将于本周开启“昆曲K歌大赛”……从电影、音乐、戏剧,到文学、戏曲,优质的文化内容运营是郎园多年的积累,但郎园文化内容运营真正的优势在于:用大数据连接优质内容创作者和受众,让文艺创作和文化接触方式更创新、更多元,而这,不仅仅是单纯的线下或线上。坚持“高品质内容、高质量服务、高观感氛围、创新跨界融合”的“三高一创”原则,郎园的文化内容一直以“网上网下”一个标准,未来也还会一直坚持下去。


4、文化消费“高品质”

关键词:文化商圈、文化产业、文化市场


疫情之后是否会“报复性消费”?罗永浩直播第二天爆降80%,难道是当下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分散实在太容易?疫情影响下,消费是升级还是降级?对于北京来说,几千万人口的消费必须升级,文化消费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事儿。


然鹅,这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


商者,买卖也。最忌一提文化消费就是看剧、买书、听场音乐会,仿佛只有这个才是文化消费。消费最本源的需求是:衣食住用行!如何让优质的文化与日常消费相结合,才是文化消费升级探讨的应有之意。文化消费认知的“围墙”,自己建的,只有自己才能走出去。


文化产业是什么?是文化与科技、金融、体育、教育、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文化与科技改变的不仅是生活,还有北京GDP的结构;没有针对文化产业特色的大力度金融创新,就不会有文化产业大发展;文体不分家,疫情以后的大健康产业,涉及的不仅有医疗、医药、康养,还有以强身健体为目标的体育和让我们更深刻认识到“人之所以是人”的文化;文旅合并以后的文旅融合,又绝不仅仅是文旅……



一切都在融合,非此即彼的认知缝隙正在消弭。对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文化市场就在那里,文化产业发展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这是所有文化产业园运营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是首创郎园在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园区因地制宜、因市场制宜打造“文化产业生态”时考虑的关键问题。


我们乐于看到的是:每一个文化产业园区,同时还是文化消费的地标,不仅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还能丰富百姓的文化夜生活,让这座城市和居民可以在文创园区体验最新奇的科技、淘到中意的文创产品、享用有文化的美食、晚上欣赏到打动内心的演出;流连园区时如走进一座微型的城市“时光馆”,那些精心被保留的老厂房、老仓库能唤醒城市的乡愁和时代记忆,相机和心灵都能收获满满。


5、关于未来15年

关键词:大数据、精运营


文化产业园区依然是政府主导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它不是物理空间简单聚集,而是一个意识形态挂帅的服务平台:对内帮园区企业促成资源的有效嫁接,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对外紧跟行业发展动向,形成优质文化产业集聚,助推社会经济发展。郎园一直努力为政府和企业沟通搭建桥梁。但未来的桥,是数字化的桥。


传统企业迫切需要转型,找到新的增长点,而数字化则是钥匙。未来的文化产业园区,将是全面以大数据指导下精准运营的数字化园区:用数据管理和服务企业、提供平台服务、实现共创共享、推动转型、实现企业间相互赋能。用数字运营文化内容和文化产品,将实现“我买即我爱,我爱我才买”。文化运营的本质依然是运营人和人的情感,服务的本质永远是满足需求,无论经济怎么波动。而在产业层面,郎园在北京、杭州等多地落地的“郎园海量大数据孵化器”,则将在数字化生存的未来,为每一个郎园所在的城市孕育出鲜活的文化垂直领域的生命力。


郎园订阅号

郎园服务号

关于我们
  • 北京总部:北京市朝阳区通惠河北路郎家园6号院21号楼
  • 杭州分公司:浙江省杭州市高新区(滨江)白马湖动漫广场一号楼1层
  • 电话:010-85806568